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 2020年第5期570-575,共6页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杨杰尧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 ×1˚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南京市2014年9月28日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雷暴发生前南京数日持续高温累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先决条件,冷空气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触发机制。(2) 此次雷暴为湿雷,以负闪为主(占93%)。强对流天气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中西部为闪电密集区。(3) 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动力学机制;较强的水汽输送和高的相对湿度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稳定性指数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强动力和强动热力不稳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 强雷电区雷达特征表现为回波强度维持在45 dBz以上,风廓线表现为低层为偏东风,中低层为偏西风,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4 km左右,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形。

发文机构:哈密市气象局

关键词:强雷暴闪电特征多普勒雷达气象物理量参数Strong ThunderstormLighting TreasureDoppler RadarParameters of Weather Physics

分类号: 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