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悦,屈文军
摘要:本文选用中国1973~2018年地面综合观测数据、2015~2018年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从合成统计和个例分析两个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长三角) (干/湿)热浪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及近地面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偏西偏强有利于热浪天气的形成。长三角区域热浪日期间西太副高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干热浪日表现更明显。2) 高温干燥的气象背景促使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热浪日、干热浪日、湿热浪日和夏季平均的臭氧浓度分别为89.7 μg/m3、91.8 μg/m3、86.0 μg/m3和76.3 μg/m3。干热浪期间副高中心位于长三角东部上空,太湖以东站点天气形势稳定,近地面臭氧和PM2.5浓度高于太湖以西站点。3) 2017年7月、2018年8月长三角两次热浪个例期间西太副高异常偏强且西伸明显,为长三角带来大范围的下沉运动,大气绝热与非绝热加热异常增强,干热浪中偏多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获得更多能量,偏多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潜热通量使近地面气温偏高而出现热浪天气。4) 长三角两次热浪个例期间近地面均发生臭氧污染事件,干热浪期间天气形势稳定,低层风速很小,高温、干燥的稳定环流形势为地面臭氧的形成和污染物累积提供了有利条件,臭氧污染较湿热浪个例更严重。
发文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系
关键词:干湿型热浪合成分析臭氧污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江三角洲
分类号: F12[经济管理—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