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 2020年第6期651-666,共16页

2018年7月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区域性暴雨成因诊断分析

作者:王苏月,袁东升

摘要:利用来自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Micaps的常规观测资料、降水资料以及风云卫星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和卫星云图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揭示了2018年7月9日至7月12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 本次暴雨的环流形势属于典型的“东高西低”型,高原槽向东移动,槽前正涡度平流诱导低空西南涡的生成,引发暴雨;台风“玛莉亚”推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向四川盆地西部持续不断地输送水汽,并且阻挡低值系统东移出川,使其长时间稳定在四川盆地上空,导致暴雨的维持和增强。除此之外,南亚高压、高空急流、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等影响系统相互配合,以及地形的抬升作用,都促进暴雨不断发展增强。2) 在本次暴雨过程中,四川盆地西部水汽充沛并且有强烈的辐合;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具有强烈的上升运动;但能量条件并不理想,动力作用在本次暴雨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才是本次暴雨发生的关键。3) 在暴雨发生期间,四川盆地上空对流云团发展旺盛,尤其是“7•11”特大暴雨发生期间,伴随着有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生成。

发文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什邡市气象局

关键词: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诊断分析Sichuan BasinRegional RainstormDiagnostic Analysis

分类号: 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