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 2020年第4期217-229,共13页

遥相关型对我国西南地区高温热浪天气的影响

作者:杜宇,肖天贵,张月,曾珏桃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遥相关型对我国西南地区高温热浪天气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西南地区148个气象站1979~2019年6~8月的逐日最高气温数据和NCEP/NCER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以6~8月500 hPa平均位势高度场作为夏季平均高度场,通过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西南地区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再分别对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典型正负异常指数年的500 hPa位势高度场相对于1979~2019年夏季气候平均高度场作合成分析。结果表明:1) 总体看来,西南地区高温热浪次数分布东多西少,重庆为高温热浪次数大值区。2) 西南地区高温热浪次数具有整体增多的趋势,近几年都在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但是2006年是明显增多的异常年份。而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为大值区,其次是贵州和广西大部分地区,云南高温热浪次数较少。3) EAP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其主要是以年际变化为主的。EAP指数典型正负异常年的大尺度环流场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典型正异常指数年,东亚夏季风比较强,而西太副高脊线偏北偏东,并且副高强度较弱;典型负异常指数年则刚好与之相反,夏季风较弱,西太副高脊线偏南偏西,且副高比较强。EAP遥相关型在500 hPa高度场中的异常分布特征对温度和大尺度环流形势有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进一步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以及整个东亚的气候。

发文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高温热浪EOF分解合成分析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EOF DecompositionSynthetic AnalysisEast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分类号: F27[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