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丽光,李晓岚,赵梓淇,王宏博,沈历都,王扬锋,刘宁微,马雁军
摘要: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三个高度的PM_(2.5)平均浓度为54.98±12.67μg·m^(-3)、63.77±15.1μg·m^(-3)和39.27±5.62μg·m^(-3),即15 m>1.5 m>90 m,秋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则为1.5 m>15 m>90 m,春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15 m>90 m,夏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90 m>1.5 m。PM_(2.5)、PM_(10)和TSP浓度的日变化在秋冬季三个高度上均呈明显的双峰,春季则均为单峰,夏季15 m高度为单峰,其余两层无明显规律。月平均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在冬、夏半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冬半年,1.5 m高度PM_(2.5)、PM_(10)和TSP以及90 m高度PM_(2.5)月平均浓度均表现为增-减-增-减的变化特征,而15 m高度月平均PM_(2.5)、PM_(10)和TSP浓度以及90 m高度月平均PM_(10)、TSP浓度均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冬半年和夏半年颗粒物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6月,冬半年最低两层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90 m的值,夏半年各月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相差不大,均远低于冬半年的浓度值。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颗粒物粒径范围增加而变小;与相对湿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相关系数随观测高度增加和颗粒物粒径范围的增大而有所不同。
发文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气象因子相关分析Atmospheric particulateVertical distributionMeteorological factor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X5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