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唐代农事诗流变述论

作者:黄炬

摘要:《诗经》奠定了农事诗流变过程中的两条基本主线:艺术性和社会功用。诗歌声律、造境等内部艺术上的进步,与外部的社会变迁共同推动了农事诗的流变,并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初唐农事诗效仿陶渊明,并未形成特色。农事诗在盛唐正式登上诗坛,王孟诗派充分展现了它的艺术性,并融入了新的隐逸元素。中唐的农事诗具有感伤的隐逸情调。新乐府运动借农事以针砭时弊,将农事诗的社会功用发挥到了极致。皮、陆、聂等人开创了农事诗新的表现手法和表现领域。唐代是中国古代农事诗全面成熟的时期,后世基本上未能再超出此窠臼。

发文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唐代农事诗流变艺术性社会功用

分类号: I207.209[文学—中国文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