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 2019年第6期97-106,共10页

译者主体性在间性对话中的彰显--兼谈译者主体性发挥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作者:钱嘉颖

摘要:译者主体性一直是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译者虽成功地摆脱了其在传统译论中所背负的"仆人"、"媒婆"、"翻译机器"等身份,转而成为翻译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存在,但译学界长期以来以单一实体为主导的研究倾向却也时常导致对译者主体性无节制地过分张扬。本文依托哲学阐释学理论,从主体间性的高度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依次论证了译者主体的回归及其间性存在,强调译者主体性正是在主体间性的对话即视域融合的过程中才得以真正彰显。同时指出,要确保译者主体充分发挥和谐的创造作用,就必须在对话过程中坚持平等性,并尊重差异性。

发文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对话视域融合translator's subjectivityintersubjectivitydialoguefusion of horizons

分类号: I046[文学—文学理论]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