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 2019年第2期56-84,共29页

大陆裂谷沉积作用的源-汇分析:阿根廷科迪勒拉前山三叠纪库约盆地

作者:Barbara M.N.Teiseira,丁兰英(翻译),王冉(翻译),张生(译审)

摘要:阿根廷西部三叠纪张性库约盆地(Cuyo Basin)最北部的露头揭示,其底部为粗砾岩,上覆地层为向上变薄并变细的硅质碎屑红层段,夹凝灰岩和富含微生物的碳酸盐岩(Cerro Puntudo组),红层之上不整合覆盖了另夕套粗砾岩(El Relincho组),以往人们把它们解释为两次裂谷事件的产物。对岩相组合、叠置样式、古流向和物源区开展了综合分析,其目的是采用源-汇分析方法来研究裂谷沉积作用。除了传统的陆相盆地控制因素之外(例如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气候条件),本次还考虑了可能的水系样式(drainage pattern)演变,以便区分孤立的与完整统一的沉积中心发育阶段。U-Pb锆石分析资料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佐证,并揭示Cerro Puntudo组中凝灰岩夹层的物源是火山岩基底,年龄为256.8 ± 3.5Ma(二叠纪/乐平期),其沉积作用的年龄为249.8 ± 2.5Ma(早三叠世),这是对前人确定的这个地层单元顶面年龄243.8 ± 1.9 Ma(中三叠世)的补充。根据地层叠置样式解释出了三个演化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厚层块状富含漂砾-火山物质的砾岩为代表,这是冲积扇沉积的典型特征,说明边界断层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活动(第一次裂谷事件)。这些特征说明,地表坡度陡且可利用空间大,它们控制了重力流和碎屑流沉积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的分散。古流向为东,说明大致南北向的正断层位于西面,而沉积物供应来自近源的火山岩物源区。第二个阶段以明显向上变细且变薄的岩相为代表,其中包括河流相和沼泽相(具有成土特征的叠层石)沉积,说明过渡到了构造静止期。这些岩相组合是在沉积速率较低、构造起伏不大且可容纳空间较小的背景下发育的。第三个阶段以El Relincho组浅绿色磨圆度高的粗粒复成分砾岩为代表,这套砾岩不整合削截CerroPuntudo组。这些砾岩被解释为常年辫状河流系统的产物(古流向为西北),说明水系�

发文机构:不详

关键词:沉积作用大陆裂谷陆相盆地三叠纪阿根廷气候变化影响沉积中心构造作用

分类号: P512.2[天文地球—地质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