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 · 2020年第4期637-652,共16页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青一段深湖相页岩油富集模式及勘探实践

作者:张君峰,徐兴友,白静,刘卫彬,陈珊,刘畅,李耀华

摘要: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简称“青一段”)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相页岩,纯页岩型页岩油资源丰富,但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页岩油流动性差,勘探开发难度大。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页岩主要发育层状黏土质页岩、纹层状混合质页岩、互层状长英质页岩3种类型岩相。综合3类岩相特征,TOC和脆性矿物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的富集,其中TOC控制了页岩的总含油量,随着TOC值的增大,总含油量增加,而由脆性矿物所组成的纹层内发育大量体积较大的粒间孔,为页岩可动油的有利富集空间。结合不同岩相成因,可以总结出深湖高TOC值层状黏土质和半深湖中—高TOC值纹层状混合质两大页岩油富集模式,其中前者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总含油量大,发育丰富的水平层理缝,局部发育垂向高角度裂缝,形成的缝网系统改善了页岩储集层储集性能,提高了渗流能力,增加了可动油富集空间;后者生烃能力较好,总体含油量较高,因脆性纹层发育较大的矿物粒间孔,可动油含量高。基于建立的页岩油富集模式,在松辽盆地南部圈定页岩油甜点富集有利区面积2880 km^2。针对高黏土矿物含量页岩储集层改造难点,首次在页岩油储集层中使用超临界CO2复合压裂工艺,实现了高黏土含量强非均质性页岩层系大型体积压裂,获得了中国陆相高黏土矿物含量页岩地层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关键词:页岩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半深湖—深湖相岩相特征富集模式shale oilSongliao BasinCretaceousfirst Member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semi-deep to deep lacustrinelithofacies featureenrichment model

分类号: TE122.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