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进展 · 2020年第6期832-842,共11页

河套灌区耕地-荒地-海子系统间不同类型水分运移转化

作者:王国帅,史海滨,李仙岳,闫建文,郭珈玮,李正中

摘要:为了探明耕地-荒地-海子系统中不同类型水分的运移转化规律,在2018—2019年典型时期对系统内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了不同时期内不同水体的δ18O变化特征,并利用二端元混合模型和土壤水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水分转化贡献率。结果发现:(1)在灌溉期,82%的灌溉水储存于1 m土体中,18%的灌溉水通过渗漏补给了耕地地下水,渠系灌溉水通过地下侧向径流给耕地地下水贡献了76%。(2)灌溉水和降雨对耕地地下水平均贡献率为94%和6%;耕地地下水和降雨对荒地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为71%和29%;荒地地下水和降雨对海子的平均贡献率为43%和57%。(3)渠系灌溉水通过侧向径流贡献给耕地地下水的水量基本全部迁移给了荒地地下水,地下水迁移转化是由渠系水侧向径流触发的。(4)灌后5 d,耕荒地交界土层0~40 cm存在饱和-非饱和侧向补给;灌后15 d和30 d,耕地和耕荒地交界处的地下水向根区40~60 cm、土层80 cm以及100 cm补给水分;灌后30 d,耕地中的灌溉水水分消失。(5)在非灌溉期,荒地地下水和海子耗水较多,应给海子补给水分。

发文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高效节水技术装备与水土环境效应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沙壕渠试验站

关键词:耕地-荒地-海子系统稳定氢氧同位素不同类型水分运移转化河套灌区cultivated land-wasteland-lake systemδD andδ18O isotopedifferent types waterwater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分类号: S271[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来源期刊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