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作者:彭先,彭军,张连进,林攀,兰雪梅

摘要:针对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问题,以野外剖面实测、岩芯观察描述及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镜下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探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栖霞组储层沿龙门山山前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厚度在10~40 m;储层以台地边缘滩相的晶粒白云岩和少量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为主,裂缝次之;孔隙度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1.0%~4.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001~10.000 mD;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洞)型储层。栖霞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沉积古地貌、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破裂等因素控制,沉积作用提供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古地貌则控制了高能颗粒滩相的分布范围;准同生期淡水淋滤溶蚀不但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洞,还提供了白云石化流体运移的通道;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存了早期的孔洞系统;后期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则进一步连通了孔洞系统。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储层特征晶粒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中二叠统栖霞组双鱼石构造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crystalline dolomitesmain controlling factorsMiddl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Shuangyushi structure

分类号: TE1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