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 · 2021年第1期113-128,共16页

华北克拉通中东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火山岩及动力学体制

作者:刘树文,包涵,高磊,孙国正,王伟,郭荣荣,郭博然,付敬浩,胡雅璐,白翔,胡方泱

摘要:热状态和壳幔岩浆作用是理解早期地壳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的关键。华北克拉通是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保存有大量新太古代晚期(约26~25亿年)变质火山岩记录的克拉通之一,对揭示全球新太古代晚期壳-幔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我们研究组近期关于华北克拉通中东部中新太古代热状态和地壳厚度研究基础上,本文收集并整理了726个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包括中部带)新太古代晚期变质火山岩样品的有效地球化学资料。按照现代通用岩石地球化学标准来分类,这些样品主要包括超铁镁质岩石(其中含苦橄岩、苦橄质玄武岩和科马提岩,~7%)、稀土未分异型玄武岩(~14%)、稀土分异型玄武岩(~27%)、玻安岩(~4%)、高镁安山岩(~12%)、低镁安山岩(~26%)和英安岩-流纹岩(~10%)。然而不同区块之间火山岩岩石组合及其量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吉林南部和赞皇等地区以大量稀土分异型玄武岩、高镁和低镁安山岩为主,含有少量的长英质火山岩;胶东、登封和阜新等地区以稀土未分异和稀土分异型玄武岩占有绝对优势,存在少量安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冀北、冀东北部、冀东南部(迁安-滦县)、五台-云中山、辽北、辽南和鲁西等地区岩石组合比较复杂,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不同比例的玻安岩,组合有稀土未分异和大量稀土分异型玄武岩、高镁和低镁安山岩,出现少量超铁镁质岩石和长英质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揭示稀土未分异型和分异型玄武岩、高镁安山岩和玻安岩主要形成于俯冲板片流体、熔体和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而低镁安山岩、英安岩和其它长英质火山岩则大都经历了上述俯冲相关初始岩浆的结晶分异或地壳物质熔融和地壳混染等过程。新太古代晚期胶东地区表现为相对较薄的地壳厚度和较高的地热梯度(18℃/km),而冀东地区表现为厚的地壳�

发文机构: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新太古代晚期变质火山岩及其成因地壳热状态动力学体制华北克拉通中东部Late NeoarcheanMetavolcanics and petrogenesisCrustal thermal stateGeodynamic regimeCentral and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分类号: P588.14[天文地球—岩石学]P595[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