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报 · 2020年第12期3551-3571,共21页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

作者:刘志超,吴福元,刘小驰,王建刚

摘要: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发文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和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成矿结晶分异原地分异流动分异LeucograniteHimalayaRare-metal mineralization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In-situ differentiationFlowage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P559.121[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