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20年第6期22-35,共14页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孔径多重分形特征与岩相的关系

作者:梁志凯,李卓,李连霞,姜振学,刘冬冬,高凤琳,刘晓庆,肖磊,杨有东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页岩岩相孔径分布的非均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O2与N2吸附实验分别对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的8种岩相进行了孔隙结构表征,并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孔径分布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对于微孔,富有机质黏土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具有最小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对于中—宏孔,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具有最大的孔体积,含有机质黏土质页岩具有最小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随着q的增大,气体吸附曲线的广义分形维数Dq减小,多重分形奇异谱函数α-f(α)呈现连续分布,表明页岩孔径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在微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孔径离散程度最弱,富有机质混合质页岩孔隙非均质性最强;在中—宏孔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具有孔隙非均质性最强、孔径分布离散程度最弱的特点;微孔与中—宏孔相比,整体非均质性较低;根据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结果,不同岩石组分对于岩相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OC含量是影响孔隙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从多重分形理论角度揭示不同岩相的孔径分布特征差异,为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储层开发提供依据。

发文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多重分形维数非均质性陆相页岩沙河子组长岭断陷松辽盆地multifractal dimensionheterogeneitycontinental shaleShahezi Formation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618.13[天文地球—矿床学]

来源期刊
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