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20年第3期82-92,共11页

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优质砂砾岩储层形成机制

作者:徐子煜,王安,韩长城,田继军,张军生,刘磊,张楠

摘要: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优质砂砾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开展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分析、压汞和物性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并对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和成岩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分流河道砂砾岩、坝体以及席状砂为主要储集层;②3种储集体相互叠置,其中在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削截式河道构型和完整式河道构型,储层厚度最大,粒度最粗,储集性最好,而席状砂以粉砂岩为主,厚度较薄,粒度较细,储集性相对较差;③成岩环境对储层孔隙演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成岩晚期发生的绿泥石沉淀和方解石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从而形成了现今的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发文机构: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

关键词:砂砾岩储层沉积展布成岩环境优质储层三叠系玛湖地区sandy-conglomerate reservoirsedimentary distributiondiagenetic environmenthigh-quality reservoirTriassicMahu area

分类号: TE12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来源期刊
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