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象 ·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2019年梅汛期一次大暴雨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作者:章莹菁,徐柳韵,申屠行钟,孟倩

摘要:利用MICAPS和NCEP 2.5°×2.5°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6月19日桐庐县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天气形势特点、物理量的配置特征及地形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9年6月19日大暴雨是因中高层为西北气流、地面江南有锋生并有波动生成发展东移、弱冷空气渗透影响、配合中低层切变线影响而产生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对流特性。2)中低层的正涡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700 hPa较大的垂直上升速度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低空西南急流维持,特别是925 hPa的西南急流,稳定的水汽输送,GPS反演水汽维持在65 mm以上,有利于强降水的出现。3)该次过程中强降水云团的移动方向和桐庐县地形走向一致,并和山脉走向垂直,因此地形的抬升及阻挡作用,为大暴雨产生并创历史纪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发文机构:桐庐县气象局 杭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梅汛期大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地形影响

分类号: 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