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相关处理机系统需从数据记录缓存器读取台站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后进行下一步的相关处理。为了满足高速实时数据的传输及预处理要求,设计了VLBI数据回放模块,该模块通过千兆网络传输观测站数据,控制数据收发...
赝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HEMT)目前广泛应用于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其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对于计算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种pHEMT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提取方法,并采用...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电离层探测的重要参量,也是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技术的重要输入参量,它的精确确定对反演电子密度分布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温...
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的#1CCD照相机,在2002年安装时一切正常。之后的十多年间,CCD芯片没变,但控制系统几经维修,其测光性能也几度变化。2004年开始,I波段测光性能发生奇怪退变,CCD上...
为实现高精度鉴相,净化振荡器需采用双混频鉴相器。本文首先分析了双混频提高鉴相精度的原理,然后介绍了混频模块、DDS模块和测量程序的实现,最后通过测量同源氢钟5MHz信号,采集数据并处理,得到了系统的自...
基于商用计算机技术和高速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e—VLBI技术在数据记录系统、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己得到广泛应用。中国VLBI网所属观测站及数据中心通过通信网络的连接,成为具备实时e—VL...
介绍上海天文台25 m射电望远镜首次单天线脉冲星观测。2010年4月23日,使用上海天文台位于佘山观测基地的25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J0332+5434在L波段进行了观测,此次观测使用VLBI终端进...
介绍了2014年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常规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及科研实验情况。在主副镜完成用1064nm波长镀膜的基础上,突破激光指向监视、发散角调节等关键技术,国内首次完成1064nm波长激光对...
针对自回归(AR)模型,分别采用间隔模式和迭代模式,对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的EOP 08C04数据序列作预报计算,并统计预报精度,对比分析两种预报模式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AR模型两种...
总结了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科研、国际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佘山科技园区建设、科研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