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运 · 2021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水运文化 赣州水运史之辉煌的造船过往

作者:刘航,罗帅

摘要:说起造船,笔者想起一个成语——刳舟剡楫。它出自《易·系辞下》:“(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我国幅员辽阔,江河交错,海岸线长,几千年前航运事业和造船工业就很发达了,清代魏源在《筹海篇》中这么描述的:“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专门造船的工场,被称为“船宫”,造船的工匠被称为“木客”。到汉代时,造船技术大为进步,开始有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只,像货艇、客船、渔舟、战舰等。而且,汉代有规模较大的楼船,据说汉代水军都是乘楼船作战的。《史记》中有载,汉武帝“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状”。

发文机构:不详

关键词:造船工业春秋战国时期造船技术航运事业水运史料记载易·系辞

分类号: 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