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
  • 08月03日

    古诗词中的乡村意象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漫长的农业文明史为中国沉淀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描写农业农村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既刻画了历史上农业生产的艰辛、农业经营的多样以及农业产业的弱质等特征,又把古代乡村的田园风光、乡土气息以及天人合一的特质展现得淋...

  • 08月03日

    文化承认:一种本体论的考察

    主体间文化承认呈现了人的本体论层面的生活图景,其实质在于不同文化或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多元平等共在。文化承认有利于增强主体对于其所在共同体的文化归属感。多元社会中文化承认的可能依赖于社会成...

  • 08月02日

    公共管理哲学视域下的主体性消融及其路径

    公共管理哲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有效管理或曰善治,以激发被管理者的良情善意,并促成被管理者走向自我管理,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主体性的科学消融,把“小我”消融在“大我”中,以达到“忘我”和“无我”状态。实...

  • 08月02日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安徽农业文化传承与发扬路径研究

    安徽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具备充分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元素。在传承发扬农业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形成四维联动的建设路径,即完善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加强传统农业文化生产智慧的技术保护,创新农...

  • 08月01日

    欧阳修、曾巩滁州“三亭三记”一体论

    欧阳修知滁期间建三亭:醉翁亭、丰乐亭和醒心亭,留三记:自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嘱曾巩作《醒心亭记》。欧阳修自号“醉翁”,戏笔抒怀,自乐其乐;恪守知州之责,正论言志,与民同乐;借曾巩之笔以自醒自...

  • 08月01日

    在线评论对扶贫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风险感知启发理论的视角

    基于众筹网和京东众筹上345个扶贫项目7436条在线评论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在线评论特征以及扶贫众筹项目发起人回复率对在线评论正、负面情感倾向值与众筹融资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评论数...

  • 07月31日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困境与出路

    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被写入《刑法》以来,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定罪处罚的案件逐渐增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由于现行立法对于本罪犯罪主体、劳动者、劳动报酬范围以及主观故意、支付能力、...

  • 07月31日

    基于小岗精神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研究

    小岗精神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体现为穷则思变的图强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无畏无惧的担当精神、勇于探索的试错精神、坚持真理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为农村改革注入了永不衰竭的原动力。小岗村实行农业“大...

  • 07月30日

    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化时代产生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及去中心化等特点,与会计尤其是政府会计有天然的联系。区块链技术在政府会计中应用,对确保政府会计信息真实,防范腐败,实现人民财政,提高政府管理...

  • 07月30日

    基于文本解码的中国“三农”政策演进研究

    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195份“三农”政策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来厘清“三农”政策演进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政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