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 · 2019年第4期342-355,共14页

三江地区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对成矿物质源区差异的指示

作者:谈荣钰,陈建林,许继峰,黄肖潇,任江波,唐婉丽,黄文龙

摘要: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在中-新生代时期的大洋俯冲增生和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为不同时期的成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晚三叠世中甸弧斑岩成矿区和与陆内汇聚作用相关的新生代玉龙-马厂箐斑岩成矿带。虽然上述含矿斑岩均为具有高Sr/Y比值的埃达克质岩组成特征;但两者在其他地球化学组成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相比,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有着相对较高的TiO2含量、MgO含量、Mg#值以及高的CaO/Na2O比值、低的Al2O3/TiO2和La/Yb比值。上述地球化学组成的差异,结合研究区晚三叠世和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指示中甸弧成矿区含矿斑岩的母岩浆很可能为俯冲的大洋板片熔体与其上覆的地幔楔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这些含矿熔体在随后的上升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广泛的MASH(即熔融作用、同化作用、存储和均一化)过程;而玉龙-马厂箐成矿带含矿斑岩母岩浆很可能是含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的加厚下地壳与少量的源于富集地幔的钾质熔体相互作用并在地壳深部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的结果。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含矿斑岩中甸弧岩石地球化学源区组成玉龙-马厂箐三江地区ore-bearing porphyiersZhongdian arcpetrogeochemistrysource compositionYulong-MachangqingSanjiang region

分类号: 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597.1

来源期刊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Geochim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