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 · 2020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湖北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深部矿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有效性分析

作者:李莎莎,陈华勇,张世涛,孙四权,金尚刚,魏克涛,刘冬勤,程佳敏,许高

摘要:铜绿山夕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近年来,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结合构造和碳酸盐围岩-岩体接触界面延伸方向进行深部隐伏矿体预测取得了成功,新发现的ⅩⅢ号矿体显著增加了矿床资源量。从平面上、剖面上分别对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和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的找矿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勘查在平面上通过指示元素异常套合进行隐伏矿体预测的效果比较明显。指示元素异常的出现与元素的亲铜性、亲硫性、迁移性等特征有关,同时也受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在剖面上,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大部分元素仅富集在矿体位置,与夕卡岩型矿床中成矿热液的流动严格受接触界面控制的规律相一致,除I之外的元素在剖面上对找矿预测的指示作用并不显著。(2)SWIR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均显示绿泥石的Fe-OH从围岩→接触带/矿化中心呈明显的低值→高值变化规律,平面上能较为精确地进行矿体定位,在垂向距离矿化中心约400 m处进入有效预测范围,显示SWIR勘查在隐伏矿体找矿预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短波红外光谱原生晕有效性对比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湖北省geochemical explorationshort-wave infrared spectroscopyprimary halovalidity comparisonTonglüshan Cu-Fe-Au depositHubei Province

分类号: 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来源期刊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Geochim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