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 · 2019年第6期632-643,共12页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其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

作者:曾维主,周国议,宋之光

摘要:页岩油主要富集于页岩的基质孔隙内,因而页岩孔隙结构是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低温N2等温吸附和高压压汞等分析,以期研究青山口组页岩的孔隙结构及其对页岩油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样品的汞孔隙度在3%~8%之间,平均孔喉直径在6.7~13.5 nm之间;N2吸附BJH(Barrett-Joyner-Halenda)孔体积在0.016~0.037 cm^3/g之间,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在2.7~14.4 m^2/g之间。页岩石英含量与大孔孔体积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与石英颗粒有利于粒间孔隙的发育有关。N2吸附孔体积随着碳酸盐矿物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表明碳酸盐矿物以胶结物形态对孔隙起破坏作用。游离烃S1含量与比表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与沥青充填微小孔隙有关。页岩含油饱和度(OSI)与汞孔隙度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压汞所代表的孔隙度对页岩含油量有重要影响。页岩OSI随着大孔孔体积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页岩油主要储存在较大的孔隙内。综合分析发现,Yx58井样品由于具有较高的汞孔隙度和大孔孔体积,其含油量较高,表明该井所在地区青山口组底部地层具备一定的页岩油资源潜力。

发文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孔隙结构N2吸附高压压汞含油量青山口组页岩松辽盆地pore structureN2 adsorptionmercury intrusionoil contentQingshankou Formation shale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P593[天文地球—地球化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Geochim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