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 · 2020年第1期36-49,共14页

黑龙江省萝北地区晚寒武世含钍花岗岩脉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李丽荣,王正其,肖冠雄,李怀渊,张恩,卢辉雄

摘要:对侵位于萝北地区麻山群中的含钍花岗岩脉开展了单颗粒锆石U-Pb定年(LA-ICP-MS)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查明岩脉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成因,并为佳木斯地块地质历史的重塑提供素材。结果显示,萝北含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88.4±2.3)Ma,属晚寒武世产物;含钍花岗岩呈细粒花岗结构,出现黑云母和白云母等矿物,富钾、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高场强元素(Th、Ce、Zr、Hf和Sm),亏损Sr、Ba、P和Ti等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显著,Eu强烈亏损;岩石(87Sr/86Sr)i为0.70058~0.70780(平均0.70606),(143Nd/144Nd)i区间为0.51171~0.51175(均值0.51173),εNd(t)=-5.1~-5.8(平均-5.5)。研究认为,含钍花岗岩属S型,是后碰撞构造环境由麻山群副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萝北晚寒武世花岗岩的发现佐证了佳木斯地块在寒武纪-奥陶纪发生碰撞造山事件(约500Ma),推断在晚寒武世(488.4±2.3)Ma,佳木斯地块内部块体及其与北部的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已经完成碰撞拼贴过程,形成了佳木斯地块及其与周边地块的基本构造格局;与典型产铀岩体比较,萝北含钍花岗岩具有显著高LREE/HREE比值(25.0~29.3)、(La/Yb)N比值(51.7~67.2)和δCe值(1.20~1.30)特点。

发文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含钍花岗岩构造环境萝北地区黑龙江省zircon U-Pb datinggeochemistryTh-rich granitestructural settingLuobei areaHeilongjiang Province

分类号: 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天文地球—地质学]P597

来源期刊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Geochimica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