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 2020年第11期3913-3933,共21页

辽东五龙重融型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作者:顾玉超,赵岩,杨中柱,张朋,杨凤超,鞠楠,胥嘉,杨宏智,毕中伟,韦延梅

摘要:在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的辽东半岛广泛发育一套形成于侏罗纪的花岗质岩体,出露于丹东地区的五龙花岗质岩体为五龙大型金矿床的围岩,岩体内分布有古元古界辽河岩群变质岩残留体和古元古代侵入岩残留体,多数发育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构造.对五龙岩体进行详细解体,认为其是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一套酸性侵入岩组合.根据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获得4种岩性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62±3 Ma、169.3±3.1 Ma、157.5±1.7 Ma、158.0±2.7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龙岩体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中温花岗质岩浆系列,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δEu为0.56~1.97,异常变化范围较大,εHf(t)值为-39.7~-22.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711~2653 Ma,εNd(t)值为-23.8~-20.2,tDM2为2782~2487 Ma,显示岩浆源区来自太古代~古元古代壳源物质;结合Pb同位素特征以及石英、长石、云母的显微结构特征,认为五龙岩体是古元古代花岗岩和辽河岩群地层受侏罗纪~160 Ma陆壳重熔事件于上地壳原地重新结晶所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体,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时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的挤压-造山构造背景.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上地壳重熔构造背景五龙岩体锆石SHRIMPU-Pb定年辽东半岛地球化学upper crust remeltingtectonic settingWulong plutonzircon SHRIMP U-Pb isotope datingLiaodong Peninsula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8[天文地球—岩石学]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