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 2020年第12期4428-4445,共18页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矽卡岩型铁锡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梅微,吕新彪,王祥东,范谢均,魏巍

摘要: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铁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研究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矿床中具有代表性的蚀变矿物以及金属矿物开展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指示研究区的热液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在进变质矽卡岩阶段(Ⅰ),矿物以含有钙铁榴石GrtⅠ核的钙铝榴石GrtⅡ和钙铁辉石为主;在退变质矽卡岩阶段(Ⅱ),矿物以富铁榴石GrtⅡ、浸染状磁铁矿以及含水矿物为代表;氧化物阶段(Ⅱ)的矿物以大量磁铁矿、锡石以及少量钙铁榴石GrtⅣ和透辉石为主;在硫化物阶段(Ⅳ),磁铁矿逐渐被硫化物交代,最后形成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浅色闪锌矿-黄铜矿-方黝锡矿固溶体、锑黝铜矿等,表明黄岗铁多金属矿床的流体来源从岩浆水、交代流体最后演化为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成分变化复杂,流体演化具体表现为温度逐渐降低,水岩比值逐渐升高,具有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特点.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矿床矽卡岩型矿物学电子探针矿床成因southern Great Xing’an RangeHuanggang depositskarn-typemineralogyEPMAore genesis

分类号: P611[天文地球—矿床学]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