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 2020年第11期4072-4090,共19页

辽东岫岩地区两类古元古代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作者:赵岩,张朋,毕中伟,杨中柱,寇林林,顾玉超,杨凤超

摘要:辽东半岛岫岩一带出露大面积的辽河岩群变质地层与花岗岩类,是研究胶-辽-吉造山带早期演化的良好场所.通过系统采集岫岩地区大房身钾长花岗岩岩体与牧牛、松树沟二长花岗岩岩体和四门子花岗闪长岩岩体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大房身与牧牛、松树沟岩体具有相近的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特征,SiO2含量介于70.56%~74.52%,Al2O3含量在11.85%~14.03%,K2O/Na2O高;岩石富集Ga、Zr、REE等元素,Sr、P、Ti等含量低;四门子岩体样品则具有较高的CaO含量(0.50%~3.76%),K2O/Na2O比值和A/CNK值均较低,相对更为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A-ICP-MS测试显示钾长花岗岩样品U-Pb年龄为2198±11 Ma,二长花岗岩U-Pb年龄在~2171~2167 Ma,花岗闪长岩U-Pb测试结果为2166±11 Ma,几类花岗岩结晶年龄基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I型花岗岩可能来自古元古代中期(~2.2~2.1 Ga)俯冲作用导致的弧岩浆活动,而A型花岗岩可能来自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低压高温环境.结合辽吉地区报道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年龄资料,认为在岫岩地区及周边采集的两类古元古代花岗岩均产出在弧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胶辽吉造山带在古元古代中期演化接近"弧陆碰撞"模式,洋壳俯冲可能由西向东(现今方向)发生,并持续了较长时间.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关键词:胶辽吉造山带花岗岩类锆石U-PB年龄弧陆碰撞华北克拉通岫岩地区地球化学Jiao-Liao-Ji orogenic beltgranitoidszircon U-Pb agesarc-continent collison modelNorth China CratonXiuyan area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9[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