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 · 2020年第12期4512-4523,共12页

岩溶水系统结构和水文响应机制的定量识别方法:以三峡鱼迷岩溶水系统为例

作者:王泽君,周宏,齐凌轩,王纪元,燕子琪

摘要: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难以刻画,介质结构对地下水文特征的控制机制不清.以三峡鱼迷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示踪试验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建立了对流-弥散模型和扩散模型,求取了标准衰减曲线,构建了电导率和流量的高斯混合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中存在"单源单汇"、"单源多汇"和"多源单汇"3种地下水循环模式;水文事件的响应阶段地下水运动以对流为主,管道流占优势,衰减阶段则以扩散为主,裂隙流和孔隙流占优势;鱼泉洞在丰、枯水期分别识别出5种和6种地下水径流组分,以电导率180μS/cm和流量0.6 m3/s为界,低电导率和大流量组分为快速流,其平均时间贡献占比为3.5%,径流量占比为19%.岩溶水系统中,管道和溶洞是快速流的储蓄和运移空间,空间尺寸大、开放性强、易受降雨影响;裂隙和孔隙是慢速流的储蓄和运移空间,空间尺寸小、开放性弱、对降雨有一定调蓄作用.研究可为岩溶水系统结构识别和水文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岩溶流域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水文机制示踪试验指数衰减频率分布水文地质karst water system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hydrological mechanismtracer testrecession curvefrequency distributionhydrogeology

分类号: P641.1[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