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北京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强降雨是触发这一灾害的主控因子。因此,触发泥石流临界雨量的厘定成为实现高精度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的关键。但是,以前的研究多基于简单数据统计或定性分析层面,远不能满足地质灾...
溯源侵蚀作为黄土高原最为活跃的沟谷侵蚀方式,是导致塬面萎缩和破碎化的主要原因,对黄土塬区的国土安全、民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最为连续的塬面,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
硫化物风化产酸可加速岩溶作用但抑制大气二氧化碳参与流域碳循环,其复杂的地球化学机制和过程待阐明.本文以黄河二级支流三川河流域为例,通过采集20个三川河及其支流地表水点样和30个柳林泉地下水点样,经实验...
文章以厚度10 m的青海湖地区大水溏剖面(QDST)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得232个土壤样品的色度参数(a*、b*、L*),分析了土壤色度变化特征,辅以SC/D(粒度敏感指标)、磁化率、...
以准两万年周期为特征的地球岁差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动是造成万年尺度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现代地球近日点时间出现在冬季12月份,但在约1万年(10 ka)前的早全新世和未来10 ka后的未...
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典型内流河——石羊河、丰乐河、石油河和布哈河流域表土及终端湖全新世剖面沉积物中粒度指标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1)流域表土粒径随海拔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致以河流出山口海拔为界...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是河姆渡文化生业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对动物资源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考...
湖泊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库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有机碳埋藏及矿化是决定湖泊碳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厘清其大小及其温度敏感性对于揭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呼...
文章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东部森林区和西部草原区41个样点表土植硅体及相应植物群落植硅体的关系,并据此定量校正了表土植硅体与植被、气候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下表土植硅体的组合特征与其地上植物群...
热带雨林植物花粉较低的表现力阻碍了东南亚地区冰期时古植被的精确重建。本研究分析了热带地区马来西亚Jerai山的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土植硅体样品,目的是评估植硅体是否可以作为古植被重建的关键指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