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口遗址是重庆2018年度六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朱砂村,分布在长江北岸的一处二级阶地之上。地层堆积分4层,第③层为早期文化层,出土陶片、石制品、兽骨、螺壳等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基于重庆小山岩洞XSY1石笋的5个^230Th年龄和582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23134~19345 a B.P.期间分辨率约6.5 a的东亚夏季风变化历史.此石笋δ^18O记录的长期趋势逐渐负偏,...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与外围的金塔南山分别限定了酒东盆地的南北边界,构成了盆山耦合的宏观地貌体系。起源于祁连山的北大河北流进入酒东盆地后,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了系列与山体平行的纵向河道,...
《第四纪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四纪研究综合性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国内外第四纪和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第四纪科学的...
为了探究磁山地区历史时期的古气候特点,本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文化遗址区的黄土-古土壤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分布的黄土主要为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和次生黄土,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
油房北旧石器地点是河北省泥河湾盆地东缘的一处考古新发现,本文对该地点的下部文化层相关情况做了重点介绍。下部文化层的厚度约2.5 m,在3 m2的试掘范围内出土了石制品、动物化石及自然砾石等标本计600...
岩溶关键带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场所,具有较为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洞穴沉积物石笋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记录古气候的良好载体.目前,石笋中多种古气候代用指标已经被应用于古气候重建.来自于微生物...
地下水位作为影响泥炭地形成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泥炭地古环境研究中广受关注。本文以采自长白山老里克泥炭地(42°28'49.75"N,128°39'9.02"E;1470 m a.s.l.)100 ...
利用湖北神农架利川市玉龙洞一支长约400 mm的石笋(TCL),结合稳定同位素、 微量元素以及灰度等多指标重建了14.4 ka B.P.~2012 A.D.时段十年际分辨率的东亚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该...
石笋微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岩溶沉积形态,响应于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因其具有超高分辨率和精确计年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本研究根据中国已经发表的石笋微层研究,基于石笋微层形成机制以及石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