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柏林
摘要:热液脉状矿床主要受断裂控制,控制矿脉就位的含矿(赋矿)构造绝大多数是规模比较小的次级断裂或裂隙,而主干断裂普遍被认为是导矿构造或配(运)矿构造,但往往不含矿,甚至没有一点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痕迹、或成矿流体经过的痕迹。从岩石力学破裂准则看,是最先形成有微孔隙或缺陷存在的微破裂,微破裂逐渐扩展形成小断裂,最后贯通形成主断裂;相关模拟实验也证实存在基底断裂的情况下,盖层破裂的发育过程是最先出现R裂隙、其次是P裂隙、再是D裂隙,最后贯通成具辫状结构的主断裂带。邹家山铀矿床含矿构造是在“X”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经持续(递进)变形而形成的“弧形断层面夹透镜状岩块”组合,控制矿带或矿体群的构造是北东东走向、倾向北北西中偏缓倾角、具有左行正断的隐性断裂带。含矿裂隙经历初成、成型和成矿三个阶段演化,成矿后经历邹家山-石洞主断裂贯通和隆升剥露两个阶段演化,最终形成目前的保存状态。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断裂发育过程含矿构造控矿构造主断裂形成演化邹家山铀矿床development process of fault structureore-bearing structureore-controlling structuremajor faultformation and evolutionZoujiashan uranium deposit
分类号: P613[天文地球—矿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