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气象 · 2015年第1期7-13,20共8页

龙岩两次局地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作者:赖巧珍,刘霏,袁靖凯,邹于琴,蔡菁

摘要:利用卫星和NCEP/NCAR 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19日和2014年5月16日在龙岩出现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5月19日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为地面冷锋,当地面转受冷高压控制,降水减弱;2014年5月16日强降水过程的触发机制冷锋过境后,地面倒槽快速发展,逐渐增强的暖湿空气和渗透南下的冷空气引发强降水发生,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机制的不同也使得暴雨的落区有所不同,冷锋触发的暴雨,其强降水落区出现在锋面附近的急流左侧,而由地面倒槽触发的暴雨过程其落区在倒槽南侧为暖区降水,暴雨落区局地性强。通过滤波法发现,强降水落区和经向垂直环流的上升支相对应。

发文机构:长汀县气象局 龙岩市气象局

关键词:强降水触发机制暴雨落区低通滤波对比分析rainstorm, triggering mechanism, heavy precipitation area, low-pass filter, comparativeanalysis

分类号: P458.121.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来源期刊
福建气象

福建气象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