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农业论文
  • 08月23日

    文化遗产活化 助推乡村振兴——“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第二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9...

  • 08月23日

    博物馆儿童互动体验区设计研究--以中国农业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儿童互动体验区是以儿童作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科普场所,如何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做到有效地传播知识是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儿童互动体验区是儿童认知和交流的区域,其项目选择、空间规划、互动形式等都是场馆区域设...

  • 08月22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纪实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

  • 08月22日

    征订启事

    《古今农业》于1987年创刊以来,以非公开出版物的形式服务于广大读者,2002年12月,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成为公开出版物(国内刊号为CN11-4997/S),为了便于刊物更好地为广...

  • 08月21日

    制度移植与技术引进——全面抗战前四川省建设厅蚕业改良研究

    20世纪30年代初,四川的传统蚕桑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局。为了拯救危机中的四川蚕业,川政统一后担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卢作孚委托蚕桑专家尹良莹,以江浙地区为师,通过制度移植与技术引进的方式在短时...

  • 08月21日

    苏北沂沭河流域水利建设资源的重置(1800—1965)——以水稻种植进退为视角的考察

    晚清以降,苏北沂沭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当地进行的水利建设主要以疏浚河道为目标,水利治理方针也以增加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为主要目的。然而,晚清民国时期,苏北沂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并未得到缓解。苏北沂沭河流域...

  • 08月20日

    明末的“均田均役”与官绅的社会控制--以嘉善县为例

    从官、绅及乡绅之间的文书互动梳理明末嘉善的徭役改革历程可以发现,嘉善的"均田均役"其实只是"均甲"的改革,是地丁合一、货币化的里甲法。在"均田均役"过程中,政府希望通过经济改革控制社会各阶层的流动与分...

  • 08月20日

    太平天国政权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措施研究--以1853-1864年苏浙皖水、旱、蝗灾为中心考察

    太平天国时期,苏浙皖地区频繁出现水旱蝗等农业自然灾害,夏季特别是六七月是灾害的高发期,浙江北部和最南部是水灾的多发区,江苏和安徽的中北部是旱灾和蝗灾的多发区。这一时期的农业自然灾害具有连发性、群发性,...

  • 08月19日

    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隆重举办

    2019年6月6日,“中国桑蚕丝绸文化展”举行开馆仪式,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朱保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等领导出席,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同志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委员、...

  • 08月19日

    民族融合与乳酪南传考略

    饮食习俗是最具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现象,是特定区域的民族文化和农牧物产的表征符号。但是饮食习俗在民族迁徙融合过程中也会发生交融和嬗变。中国历史上“饮酪”习俗的扩展演变,即是这种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草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