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在许多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展现良好勘探前景。然而,盆地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勘探实际、储量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常规、非常规领域的石油资源潜力亟待落实。在解剖盆地石油...
L25气田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西区,由上中新统黄流组早、晚2期限制型重力流水道岩性圈闭相关气藏纵向叠置而成,早期的Ⅲ、Ⅳ气组为强超压气藏(压力系数1.806~1.840),晚期的Ⅰ、Ⅱ气组为常压气藏(压...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主要发育暗色细粒碎屑岩沉积。冬曲野外露头剖面巴贡组碎屑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冬曲地区巴贡组砂岩总体较细,分选较差,...
Toolebuc组页岩为澳大利亚一套海相灰质页岩,具有明显分层(段)特征。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岩相划分与对比等手段对页岩成藏条件的差异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①Toolebuc...
以四川盆地西南部宝兴五龙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斑马构造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其成因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斑马构造白云岩主要发育于栖霞组一段上部,斜交或平行层面分布。斑马构造暗带、亮...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分布复杂的特点,基于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主要受大型不整合面、层间岩溶面、断裂系统、礁滩相带和膏质白云岩相带等地质要素控制的认识,通过储层测井识别和评价图版的标定,开展了地质...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盆地中的古隆起对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钻探成果和地震资料,对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的成因开展了研究。分析表明:印支早期不仅在川西坳陷内部和龙门山前发育了北东走向的古...
基于塔河、顺北油田的勘探实践,前人初步建立了走滑断裂带沟通原地下寒武统烃源岩、油气沿走滑断裂带“垂向运聚”的成藏模式,因此开展塔河—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及其控藏作用研究,对下一步针对断溶体油气藏...
勘探实践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膏盐岩作为一种化学沉积岩虽然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其岩系组合中不同程度富含的生烃物质,使得膏盐岩层系可作为海相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因此,我国的高演化、低有机质丰度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