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
  • 08月29日

    行政包干制:乡镇非正式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基于科层体制和乡土社会的二元互动,乡镇政权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运作和策略性行为。行政包干制作为一种制度设置,通过社会性资源的制度化整合,实现个体性策略向制度化动员转变、应急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转变,行政包...

  • 08月29日

    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心理学研究

    贫困代际传递是阻碍彻底脱贫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心理贫困侧重从个体微观视角探讨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式,主要有个体心理健康与贫困的双向影响模式、认知资源损耗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决策导致的贫困、内...

  • 08月28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特征与愿景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品安全备受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环境变迁—要素涌现—实践特征—演进趋势”系统逻辑,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划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

  • 08月28日

    “半工半耕”的区域差异与农民家庭发展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并渐趋稳定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模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半耕”的状态,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则决定了“半工”的状态。农民与土地的...

  • 08月27日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采用新冠疫情期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疫情期间轻资产运营、公司治理和金融资产配置对公司价值维护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轻资产运营能够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对公司价值具有正向作用,其中,股权集...

  • 08月27日

    类熟人社会: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新形态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

  • 08月26日

    过渡型社会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过渡型社会”是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阶段,其形态上具有混合性、阶段性、过渡性等多种特征,表现为村干部权威弱化、半工半耕、混合文化和原子化半熟人社会,治理上面临治理目标与治理需求存在张力、策略...

  • 08月26日

    国家与农村关系的演变与新型危机

    国家与农村之间的关系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基础的变迁会发生一系列转型。根据国家对待农村的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村关系始终处于调适变动之中,具体呈现为“汲取...

  • 08月25日

    县域银行网点布局与农村信贷资金流动

    在市场准入制度变迁背景下,以江苏省为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了县域银行网点布局对农村信贷资金流动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县域本地银行网点的增设提升了农村贷款市场竞争度,显著增加了农村信贷资...

  • 08月25日

    产业集聚驱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机制

    从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双重视角,探讨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其与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使用GML指数、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效果与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