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 · 2020年第2期59-70,共12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岩体锆石Ce^4+/Ce^3+比值及氧逸度特征

作者:李云强,费光春,温春齐,曾鑫,赵德坤

摘要: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两个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和不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3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分别为536.03,492.18,454.02;1个不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为0.67。说明波龙、多不杂斑岩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岩体具有相对更高的氧化状态。对比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的斑岩矿床、云南中甸岛弧成矿带中的烂泥塘斑岩铜矿床、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的马厂箐、铜厂铜钼矿以及玉龙成矿带铜钼矿床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发现含矿岩体锆石Ce^4+/Ce^3+比值一般>250。结合波龙、多不杂矿床的锆石Ce^4+/Ce^3+的计算结果发现Ce^4+/Ce^3+基本>300,因此将锆石Ce^4+/Ce^3+>300作为波龙、多不杂矿床斑岩成矿的一个地球化学标志。此外,通过(Ce^/Ce^*)D锆石氧逸度计和(XCe^4+melt/XCe^3+melt)锆石氧逸度计计算得到的波龙、多不杂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的氧逸度(log(fO2))分别位于MH(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带和FMQ(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带之上,平均值为ΔMH+3.24和ΔFMQ+1.78,前人研究发现多不杂含矿石英斑岩的氧化状态较高,平均ΔNNO+2.4,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条件,说明高氧逸度更有利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

发文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床锆石Ce^4+/Ce^3+比值氧逸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多龙矿集区porphyry Cu-Au depositzircon Ce^4+/Ce^3+ratiosoxygen fugacityBangong-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Duolong ore district

分类号: 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P612[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