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骥,刘彬,孙洋
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对巴颜喀拉中部称多地区三叠纪高镁闪长岩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深入剖析其岩石成因,在此基础上与北羌塘地体北部同时期典型高镁闪长岩进行对比,进而为深入理解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地体三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重要证据。通过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该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16±2 Ma,与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典型高镁闪长岩的形成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一致。岩石样品具有显著高的MgO(3.2%~5.03%)、Mg#(51%~58%)、Cr(75.8~127.6×10^-6)、Ni(10~41.5×10^-6)、YbN(6.53~8.51×10^-6)和Y(17.79~22.65×10^-6)以及相对低的(La/Yb)N和Sr/Y比值(分别为7.63~13.16和12.50~18.38),可与日本Steouchi地区赞歧质高镁安山岩和北羌塘三叠纪典型的高镁闪长岩成分类比。所有岩石样品轻重稀土分异较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并且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样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明显富集Th和REE,亏损Nb,Ta,P和Ti,整体上表现俯冲带岩浆岩的成分特征。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区域上多学科研究结果,可以确定研究区及周缘这些三叠纪高镁闪长岩很可能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环境中,并且与与受俯冲增生楔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有关。
发文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三叠纪巴颜喀拉high-Mg dioritegeochemistrypetrogenesisTriassicBayan Har
分类号: P744[天文地球—海洋科学]P588.124[天文地球—岩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