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 · 2020年第2期71-80,共10页

攀枝花大田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作者:周君,孙悦,徐争启,王凤岗,吴玉,姚建,韩文文,徐伟

摘要:大田铀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康滇地轴中段,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康定群咱里组,矿体主要产于咱里组一、二段碎裂的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含黑云母混合岩中。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型矿石w(SiO2)54.50%~57.13%,w(Na2O)2.07%~5.68%;含黑云母混合岩型矿石w(SiO2)67.31%~85.24%,w(Na2O)1.45%~4.31%,显示成矿作用伴有硅质增加和钠质交代作用。矿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右倾型,δEu为0.17~0.46,指示铀成矿与深熔作用晚期结晶分异形成的熔融体有关。铀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韧—脆性构造系统、钠质交代蚀变、不同岩性结构面、含碳(石墨)层位、变质深熔作用等因素控制。电子探针数据显示,区内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UO2:81.93%~86.96%)、钛铀矿(UO2:52.49%~62.41%,TiO2:16.91%~23.52%),显示高温成矿作用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构造有关的变质热液矿床。

发文机构: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 中核赣州金瑞铀业有限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大田铀矿床钠质交代结构面变质深熔作用康滇地轴Datian uranium depositsodium metasomatismstructural planemetamorphic deep meltingKangdian Axis

分类号: P611[天文地球—矿床学]P614[天文地球—地质学]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