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 · 2020年第1期9-20,共12页

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

作者:范蕾,王国芝,石学法,杨耀民,Holzheid Astrid,Zoheir Basem A

摘要:南大西洋中脊(SMAR)属于慢速扩张脊,26°S(SMAR 26°S)热液区是中国新近发现的以玄武岩为基岩的热液区。本次研究对热液区的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源区性质,探讨其成矿潜力。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为钠质拉斑玄武岩;它们是由下伏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部分熔融而成。玄武岩所具有的低w(K2O)(0.05%~0.25%)、低(Ce/Yb)N比值(0.62~0.86),以及异常指数(Nb^*<1,P^*<1,Sr^*≤1,Zr^*>1)特征,表明源区地幔性质不均一,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w(MgO)为7.52%~8.81%,指示热液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低,岩浆演化不彻底。轻微的Eu正异常(δEu值为1.03~1.15),指示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并处于强还原环境。与其他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Ba,Rb等高度不相容元素含量较低,均显示正Eu异常,岩石-海水相互作用弱。研究区玄武岩的Zn和Cu的含量分别为72.0~148.0×10^-6和79.9~138.5×10^-6,与MARK区和大西洋46°~32°S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可能具有更大的成矿潜力。

发文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尔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关键词: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潜力Southern Mid-Atlantic Ridge26°S hydrothermal fieldbasalt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metallogenic potential

分类号: P744[天文地球—海洋科学]P588.124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