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 · 2020年第4期54-66,共13页

老挝巴莱县班康姆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约束

作者:陈晓锋,康铁锁,白令安,吴继炜,董爱国,张青伟,赵延朋

摘要:老挝巴莱县班康姆矿床是近年来在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Ⅰ)矽卡岩阶段,(Ⅱ)退化蚀变阶段,(Ⅲ)中温铜金矿化蚀变阶段,(Ⅳ)低温金矿化阶段,(Ⅴ)碳酸盐阶段。该矿床主要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分别是富液气液两相、富气相两相及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矽卡岩阶段透辉石富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94~435℃,盐度w(NaCleq)为5.26%~5.41%,密度为0.49~0.59g/cm^3。退化蚀变阶段与磁铁矿共生的石英含子晶富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7℃,盐度w(NaCleq)为34.07%。中温铜金矿化蚀变阶段脉石矿物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8~298℃,盐度范围w(NaCleq)为4.49%~30.92%,在温度-盐度图解中,部分包裹体投点落在NaCl饱和曲线上。低温金矿化阶段脉石矿物富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9~156℃,盐度w(NaCleq)为1.74%~12.68%。碳酸盐阶段方解石富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62~95℃,盐度w(NaCleq)为0.53%~12.81%。根据沸腾包裹体的NaCl-H2O体系三相平衡公式计算得班康姆矿床Ⅱ号矿体成矿深度为685m。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班康姆矿床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出溶的低密度含矿流体,在矽卡岩阶段未发生明显的相分离,但在退化蚀变阶段晚期及中温矿化阶段发生了沸腾。流体沸腾、流体混合及水岩反应是导致班康姆矿床铜金矿石沉淀的重要机制,这些机制在成矿过程中单独或一起作用于成矿流体,形成了班康姆矿床总体“上Au下Cu”的矿化分带。

发文机构: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矿产地质研究所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矽卡岩班康姆琅勃拉邦—黎府成矿带copper-gold depositfluid inclusionskarnPangkuamLuang Prabang-Loei metallogenic belt

分类号: P744[天文地球—海洋科学]P588.124[天文地球—岩石学]

来源期刊
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