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代丽,管兆勇
摘要:利用近42 a 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表温度,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降水以及中国台站降水观测资料等,对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变动的主要模态和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国梅雨期降水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WPSH主要异常模态依次为全区一致型(Ⅰ),南北异常型(Ⅱ)、东西异常型(Ⅲ)和中心异常型(Ⅳ)。不同异常型的出现受中纬度上游西风带准定常扰动和低纬扰动的不同影响,而后者又与对流层低层大气对不同海温异常型热力强迫响应有关。来自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平面气温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信号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出现第Ⅰ、Ⅱ型异常;第Ⅲ、Ⅳ型异常则分别受海洋性大陆或西北太平洋下垫面热力影响。长江-黄河-日本沿线以及江南和东北地区降水与副热带高压第Ⅰ、Ⅲ、Ⅳ型异常密切联系。
发文机构: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模态梅雨热力强迫遥相关WPSHprincipal modesMeiyu seasonthermal forcingteleconnection
分类号: P43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