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 · 2020年第2期278-284,共7页

2017年南京酸雨特征及连续发生的成因分析

作者:吴洪颜,严文莲,蒋义芳

摘要:利用南京市1992—2017年逐日酸雨监测数据、2017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探空资料,研究了2017年连续酸雨出现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酸雨发生频率38%,为近5 a来最低;年降水pH值为4.92,大于2014年,小于2015年和201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最高、酸度最强,春季次之,夏季酸雨污染最轻;全年共出现了4次连续酸雨过程,高空多短波槽活动和低空切变的长时间维持为连续酸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背景,局地污染源、受低层风引导的外来污染物以及“假日效应”的叠加影响共同造成南京强酸雨的出现;此外,由于大气中水汽和能量的季节差异,也造成每次过程在降水强度、降水pH值上有所不同。

发文机构:江苏省气象台

关键词:PH值连续酸雨南京成因分析假日效应the pH valuesuccessive acid rainNanjingcause analysisholiday effect

分类号: X517[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