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 · 2020年第2期232-240,共9页

宜昌一次致灾极端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作者:姜玉印,卢楚翰,范元月,雷东洋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及风廓线雷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7日夜间湖北宜昌地区一次致灾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特征以及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强降水产生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中,表现出中低层中尺度动力抬升强、降水效率高、地形作用明显等特点。峡谷入口处地面中尺度涡旋与强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较弱的引导气流和山体阻挡作用使得局地降水维持时间长,共同造成了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回波的低质心结构提高了降水效率,降水过程中单体的后向传播也使局地累计雨量增大。

发文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宜昌市气象局

关键词:极端短时强降水地形作用中小尺度涡旋后向传播extreme short term heavy precipitationtopographic effectmeso-scale vortexbackward propagation

分类号: P458.121.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