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育琳,刘艳,栾亚睿,陈春艳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多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5年6月23日(简称"6·23")和8月14日(简称"8·14")发生在南疆西部的2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冰雹均发生在500 hPa低槽分裂短波槽东移时,冰雹发生前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和假相当位温差分别超过35℃和6℃,CAPE值超过500 J/kg,均属于暖平流强迫类;但"8·14"垂直风切变强,近地层增湿更明显,层结曲线呈"倒喇叭口"型,更利于强对流的产生和雹云的维持。触发机制不同":6·23"由后向传播的强回波出流边界与环境场南北风局地辐合触发强对流,雷达回波后向传播中在出流边界附近迅速发展,雹云生命史短;"8·14"则由山谷地带始终维持的东西风局地辐合触发强对流,且强对流单体生命史超过40 min,可预警时效较长。
发文机构:新疆气象台 新疆气候中心
关键词:冰雹短波槽雷达回波降雹成因hailshortwave troughradar echoformation of hail
分类号: P426.6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