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学报 · 2020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福建省森林丧失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力机制

作者:侯秀英,黄菲,赵青,邱荣祖,胡喜生

摘要:人为活动对森林覆盖变化的干扰作用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机制,对森林覆盖变化的长期监测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基于变异系数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2001—2017年的森林丧失动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法确定森林丧失主要驱动因子,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森林丧失驱动力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2001—2017年福建省森林丧失面积和丧失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福建省森林丧失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即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森林丧失面积热点主要位于闽北,而森林丧失率热点位于闽南;(3)福建省森林丧失面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通车里程与第二产业产值,而森林丧失率的显著影响因素为通车里程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公路通车里程与森林丧失面积和森林丧失率之间为正相关的区域均集中在闽北与闽东,并表现出扩张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与森林丧失面积的负相关区域由闽中部向闽西部和闽南部等区域扩张,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可支配收入对闽北区域森林丧失率的正相关影响变弱,且回归系数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而对闽南区域的正相关影响范围扩大,对闽中区域的负相关影响范围扩大。本文监测森林丧失的动态变化对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结论可为减少森林丧失、促进森林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文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森林丧失ESDA地理加权回归公路通车里程福建省forest loss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vehicle mileageFujian Province

分类号: F307.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来源期刊
山地学报

山地学报

Mountain Research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