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论文
  • 09月02日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女性生命史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农村留守女性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代价与压力。国家的经济社会重构和传统父权制的双重压制,剥夺了她们与男性平等的流动机会,还使其在家庭中承担了远远超越于传统性别规范...

  • 09月02日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特别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

  • 09月01日

    从粮食危机反思苏联农业政策

    苏联曾是一个土地广博、物产丰饶的农业国家,在其存续不到七十年的历史中却不时发生粮食危机。表面上看是苏共中央为强力推动国家工业化战略对农民剥夺过重引起的农民阶级的反弹,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无产阶级在维系“工...

  • 09月01日

    教育扶贫的维度及其政策意蕴

    教育扶贫包括“扶教育之贫”和“用教育扶贫”两个维度。中国教育扶贫政策呈现由“扶教育之贫”到“用教育扶贫”,再到“扶教育之贫”和“用教育扶贫”并重的发展脉络,并最终实现二者的统一。教育扶贫既将教育作为扶...

  • 08月31日

    易地移民搬迁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吗?——基于陕南S县的调查

    文章梳理了陕南S县易地搬迁的政策变迁历程,从目标、对象、手段和效果四个维度,以旧宅腾退、社区重建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分别回答易地移民政策能否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从S县扶贫实践来看,易地移...

  • 08月31日

    灾害预警会引起群体恐慌吗?--基于四个案例的社会学研究

    灾害预警是当前世界各国为减灾而做出的至关重要的有备能力建设。灾害预警也必须考虑到导致公众产生恐慌行为的可能性。在移动信息技术饱和性扩张条件下,政府灾害预警或其他灾害信息发布,可能导致社会舆情涌动,甚至...

  • 08月30日

    米谷与革命:中央苏区后期的资源动员

    资源动员理论为中国革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但由于预设了动员与革命的同一性,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研究容易陷入“有效动员”与“革命成功”的循环论证之中,忽略了资源动员本身的复杂后果。本文以1934年“于都检...

  • 08月30日

    农村中的危机与危机中的农村(笔谈)

    “小难避于城,大难避于乡”。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严峻公共危机背景下,这句俗谚仿佛灵光乍现,将乡村以及乡村社会之于中国文明存续的丰富意义,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一方面,乡村的社会组织与文化传统有效地...

  • 08月29日

    要素错配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0-2017年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类粮食作物TFP进行测算,并在构建要素错配指数的基础上,对单位规模土地上投入的劳动、机械、化肥和种子等4种要素错配对粮食...

  • 08月29日

    作为方法和中国人精神根基的“田园”与“乡村”

    作为一个人文研究者,会非常有动力参加一个以社会科学家为主关于中国乡村的讨论,是因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可以说也是把中国人从"土"里拔出来的过程,与这种状况相对,我近年开始关心我们能否再把自己种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