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是我国传统文化起源地之一。地处关中核心地带的富平县,底蕴丰厚,历史文化遗存、传统村落遍布县境。美原镇美原村作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性村庄,2017年入选陕西省第二批传统村落。美原是古频阳县城的旧...
研究以云南一个少数民族村落Y村为田野点,呈现了村民与地方政府在户籍身份、土地流转、产权话语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更迭等方面的纠葛。研究认为,土地产权话语是集体所有制下村民对土地使用权的宣言,也是现代性背景下...
文章将农地退出分为部分退出、全部退出两类,利用黄淮海农区816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Probit模型,估计了农业机械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考...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
在减贫与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中,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也被视为实现减贫与发展的重要路径。教育的反贫困功能实现主要基于教育提升人力资本以及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理论假定。但现实中的教育和减贫的...
如何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发展困境是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受限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政策不健全、家长对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的认识不充分等因素,贫困地区学龄前留守儿童发...
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社会阶层不断分化重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底层群体[1-2],他们包含了"总是受苦的农民"、"夹缝中生...
本刊为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以关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问题与文化形态为主旨的综合性学术类刊物,创刊于1984年,现为双月刊,136页/期。本刊以“认识中国社会,关注乡村发展”为办刊宗旨,注重刊发基于中国经验基...
“扶志”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扶贫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机制为核心关切,借助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教育惯习的影响,讨论扶贫政策在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