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危机,并且治理效果欠佳,反映出国家农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不足。文章认为,大国小农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散经营的个体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使...
基于国内学界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的丰富积累,以发展的一体化和特殊性为基点,开展与国际发展研究的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回应发展研究现有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显...
2019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104岁的加拿大籍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荣获我国颁发的对外最高荣誉“友谊勋章”。伊莎白191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西坝,其父母都是加...
“过渡型社区”的“过渡”问题衍生于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通过对一个完成了“农转非”却未完成“撤村并居”的村居并行社区Z的案例研究发现,村居的“过渡”,依赖党组织和...
梁漱溟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其著作《乡村建设理论》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剖析中国文化所遭遇的问题,认为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极度的文化失调。梁漱溟先生...
通过对河南、江西、四川及贵州四省农村的婚姻家庭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加剧,当前我国农村婚姻关系呈现出高度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为:跨域婚姻、早婚早育、“闪婚”以及事实婚姻等多样化的新...
不断加剧的环境问题推动了现代环境意识的形成,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社会与自然之关系。学界对环境意识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群体环境意识之高低多寡,忽视了环境意识形成的社会文化影响。论文以云南迪庆林业开发为研究...
...
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脱嵌"状态,世界工厂的持续发展使得"再嵌入"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当下中国的情境下劳工"再嵌入"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对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所推进的"再嵌入"驱动力...
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第一颗扣子”,也是“扶真贫、真扶贫”的根本要义所在。贫困识别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识别的过程是否规范、识别的结果是否准确是决定整个扶贫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影响到扶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