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20年第11期2596-2612,共17页

中美能源权力的空间领域与均势区演化

作者:刘承良,王杰,杜德斌

摘要: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当前世界能源贸易版图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塑,美国成为新的传统能源权力领导者,中国和平崛起下的能源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基于相互依赖理论和均势理论,构建了能源权力空间理论框架和能源权力静态模型,刻画出2003-2018年间中美能源权力的空间范围及均势区变化:(1)随着国际能源权力体系和能源贸易网络的发展演变,中国和美国的能源权力空间发生巨大变化。(2)中美煤权力和天然气权力空间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区域组团,中国原油权力空间保持强劲的全球扩展趋势,而美国原油权力空间面临转型重构。(3)中美能源权力的空间均势区不断碎片化成点状镶嵌,相对集中于欧洲大部、非洲南部和东亚,形成资源禀赋型、资源消费型、地缘通道型、政经倾向分离型、"第三国"控制型等五种类型。(4)中国对五种类型国家的能源合作政策宜因地制宜,有所侧重。通过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吸引资源禀赋型国家,与资源市场型国家加强能源技术合作,确保地缘通道型国家安全畅通,对政经倾向分离型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以影响外交政治,合理安排与"第三国"主导型国家的能源合作。结论可为中国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和能源格局重塑的复杂性变局,加强对外能源贸易合作与要素资源投放,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理论和政策借鉴。

发文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能源权力能源安全空间领域均势区中国美国energy powerenergy securityspatial territoritiesbalance areasChinathe US

分类号: F4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来源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CSSCI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