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 · 2020年第12期3029-3038,共10页

1958—2015年长江中下游寒潮时空演变特征

作者:王珂依,刘园,刘布春,邱美娟,杨晓娟,张玥滢,吴昕悦,肖楠舒,庞静漪

摘要: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4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日最低气温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该地区寒潮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过去58年,寒潮发生次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减少幅度为1.2次/站;寒潮过程中,最低气温的平均降温幅度呈南高北低分布,最低气温的极端降温幅度呈自区域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分布。寒潮发生的首次最早为8月1日(九江站),末次最晚为5月4日(寿县站和六安站),出现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冬季寒潮频发,春季和秋季次之。

发文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营口市气象局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地区寒潮日最低温度时空特征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cold wave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5[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来源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CSSCI
  • CSCD
  • 北大核心
注:学术社仅提供期刊论文索引,查看正文请前往相应的收录平台查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