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报论文
  • 08月12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生态效率是区域发展质量和人地协调程度的综合体现。采用TOPSIS法测度2003—2017年黄河流域37个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借助泰尔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面板Tobi...

  • 08月11日

    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供应安全的定量评估

    原油供给安全在中国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定量评估可为防范风险提供政策参考。采用事件数据分析法定量测度中国与21个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国之间的双边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大多数原油贸易伙伴的关系处于中低...

  • 08月11日

    重大技术变革与能源地缘政治转型

    技术进步是能源地缘政治演进的物质基础,重大技术变革驱动能源利用形式的迭代升级。从能源转型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初步建立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重大技术变革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动力,而能源转型引发...

  • 08月10日

    生态文明视角下喀斯特地区“双评价”研究——以生态敏感区宁远县为例

    精简"双评价"流程、融合评价机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构建具有喀斯特地区特色的指标体系,刻画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特征,对于生态敏感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别从生态、农业与建设三个视角构建指标...

  • 08月10日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

  • 08月09日

    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禧泰数据库的全国城市二手房价监测数据,利用描述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2011-2018年126个中国资源型城市房价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 08月09日

    皖西地区贫困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

    区域性贫困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核心表现。以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皖西地区为例,以乡镇贫困发生率为贫困空间分异指标,以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空间...

  • 08月08日

    1958—2015年长江中下游寒潮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4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日最低气温数据,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该地区寒潮发生发展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过去58年,寒潮发生次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减少幅度...

  • 08月08日

    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思维与策略——写在专辑刊发之后的话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经济地带,也是我国开发历史最为悠久、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

  • 08月07日

    基于三维福利的城市生态福利强度及驱动模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城市生态消耗和福利水平,分析生态福利强度时空演化过程及驱动模式。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福利强度不断降低,多以低强度类型为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效率得以提高;空间...